7月4日,中国商务部公告,自2025年7月5日起,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征收反倾销税问道管理,税率27.7%-34.9%。
几乎同时,中国海关稀土出口数据骤然收紧,欧盟汽车工厂的稀土库存亮起红灯。6月25日,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向中方发出“30天最后通牒”,要求恢复稀土供应。布鲁塞尔试图以中国电动汽车36.3%的反补贴税扼杀中国新能源产业。
却未曾想到我们的反击如此凌厉——白兰地+稀土,两记重拳直击欧洲最脆弱的软肋。
法国白兰地的中国盛宴:百亿市场背后的战略软肋
2023年,中国进口白兰地总量高达4332万升,进口额17.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25.6亿元),两项数据均实现双位数增长。法国白兰地占据绝对统治地位——4166万升的进口量(占比96.3%)和17.4亿美元的进口额(占比99.28%),构建起一个百亿级市场。
三大巨头垄断:轩尼诗、马爹利、人头马三大法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构筑了铜墙铁壁问道管理,其地位犹如奢侈品界的LV与爱马仕。海关数据如同三巨头的功勋章:2023年中国每进口100瓶白兰地,就有96瓶贴着法国标签。·
增长神话暗藏危机:当法国酒商陶醉于23.6%的年增长率时,中国商务部反倾销调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于2024年1月悄然落下。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市场统治力,此刻成为最易受攻击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
关税利刃出鞘:27.7%-34.9%的精准打击
商务部公告如同一份缜密的法律判决书:“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,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,倾销与损害威胁存在因果关系。”最终裁定的27.7%-34.9%反倾销税,精确对标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7%-36.3%反补贴税。
法国首当其冲:欧盟对华出口白兰地的99.8%产自法国,这记重拳实质上是北京对巴黎的“精准点穴”。当法国政客鼓噪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时,未曾料到干邑酒窖会成为贸易战的第一战场。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紧急表态:“我们需要对话而非对抗”,其语调与数月前推动电动车制裁时的强硬判若两人。
价格承诺的“生门”:商务部接受部分欧盟企业的价格承诺,展现了策略灵活性——既保留谈判窗口问道管理,又分化欧盟内部阵营。这步棋如同围棋中的“留眼”,为未来博弈埋下伏笔。
稀土断供:卡住欧洲工业的“氧气阀”
当白兰地关税震动波尔多酒庄时,另一场无声的战争在资源领域爆发。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如同锁住欧盟高端制造业的咽喉:
30天最后通牒失效: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6月25日的“紧急呼吁”遭遇沉默回应。冯德莱恩计划7月访华前解决稀土危机的幻想破灭,欧洲汽车、航天、医疗等行业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。
西方的双重标准现形:荷兰可禁售光刻机,欧盟可加征电动车税,但中国限制稀土却被斥为“不公平”。《商报》犀利指出:“欧盟在稀土问题上既想占便宜又不愿付出代价。”这种逻辑破产揭示西方贸易霸权的本质——规则永远服务于自身利益。
中欧博弈启示录:贸易战的胜负手
这场白兰地与稀土的攻防战,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战略教材:
不对称反击的艺术:中国未在电动车领域与欧盟硬碰硬,而是选择其依赖度极高的白兰地与稀土进行非对称打击。这印证了毛泽东的战略智慧: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”
产业链纵深是底气:从稀土开采到高端磁材制造,中国掌控全球60%以上稀土产能和85%以上永磁体生产。这种全产业链优势成为贸易博弈中的“核威慑力量”。
规则武器的觉醒:商务部依据《反倾销条例》和WTO规则发起调查,用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反击西方。正如商务部强调:中方一贯主张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,此次行动彰显中国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的成熟手腕。
冯德莱恩的访华行程表上,“白兰地关税”与“稀土断供”成为两道无解题。这场贸易博弈远未结束。但中国用白兰地与稀土组成的组合拳证明:面对贸易霸凌,北京既有精准打击的实力,更有战略定力的智慧。当欧盟仍在为内部27国利益争吵不休时,中国已在其经济版图上锁定更多战略支点。
欧盟若执意延续“我可以而你不可以”的霸道逻辑,等待它的将是更多“白兰地时刻”。全球贸易规则的重塑,正从干邑酒桶与稀土磁粉的博弈中拉开序幕。
博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